四部福音都没提到任何石柱,但是三部福音一致明确记载,基督受了鞭刑(参阅:谷十五15;玛廿七26;若十九1),而圣史路加则是泛泛地提到惩罚(参阅:路廿三22)。
(若一4:10-12)圣保禄宗徒也说:“现在有的是信、望、爱三者,其中最大的是爱。”“爱是忍耐,仁慈,爱不动怒,不记怨。爱无所不容,无所不信,无所不望,无所不忍。”
耶稣这样总结了他的人民对天主的信赖:“我父至今一直在工作”(若5:17)。他所宣讲的“天国的喜讯”(玛4:23)就是:天主已经来临,并在工作。当然,说天主在这里或那里是不可能的(路17:21)。
全圣经若都是神所默示的,我们便当一视同仁,力求读全才是。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毛病便是大多信徒皆以极缓慢的速度遍览全圣经;有许多信徒甚至从未读完圣经一遍!
他本人在谈到自己的苦难时也否认他的苦难有任何逻辑上的必要性:“他们无缘无故地恨了我”(若15:25)。他所经历的暴力无法解释或辩白。和所有无辜者的遇难一样,他的遇难留下了一个无法回答的“为什么”。
3、榜样①耶稣:(若4:34):耶稣向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5:17):耶稣遂向他们说:“我父到现在一直工作,我也应该工作。”
主恩浩荡众志成城建圣堂“若非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碌”。
他从“天主就是爱”(若一4:8)的启示中出发。现在,爱预先假定为一个爱的人,一个被爱的人,以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爱本身。
例如,首生的驴若不以羊赎回,就要打断颈项。人类长子一定要赎回,不能祭杀,因为人的生命是圣的。问4:这个奉献有什么灵修意义?答:这是对上主救恩作为的记号,是对祂主权与眷顾的认信。
答:天主吩咐梅瑟转告以色列人,他们亲眼见了天主如何救他们脱离埃及,如鹰背子飞翔,并邀请他们若守约,将成为祂的特殊产业、司祭的国度、圣洁的子民。问3:以色列百姓对天主的邀请有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