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长李树青带领王启瑞会长组织唱经班张老师、教友李君、崔秀兰、刘美荣等专门给大家介绍了乌海教会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有辛酸必有成就,有付出必有回报。
老人在书的前言结尾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学业结束后,由于太监们希望为他们演奏的乐曲配上中文歌词,利玛窦特意编写了8首有关伦理和培养良好品行的歌词,并替它们冠以富有中国韵味的标题《西琴曲意》八章:吾愿在上、牧童游山、善计寿修、德之勇巧、悔老无德
他剖析了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家庭的坏表样老教友家庭都有一种自豪感,他的家庭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不是因为信仰的深度而是长度,会经常自诩我们信仰历史多么多么悠久。
一次,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教友。看望病人,自然免不了闲聊几句。“你们每天都没有事做吧?一个人在堂里呆着,多可怜!没事多陪陪我们吧!”老人家说道:“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多好。”
张凤娥正在为被她收养的残疾人服务爱,催迫着她张凤娥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为全身心地敬爱天主,她走进了修会,过上了团体奉献生活。后来,她虽然走出了修会,但一直为耶稣保留着一方洁净的居所。
几天后,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天主的圣爱中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路程。边神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亲自带领小巴拉盖堂区音乐会和一些修女、教友给她来送葬。
经过近50分钟的绕行,游行队伍从教堂大门返回,依次进入圣堂,开始了隆重的弥撒圣祭,由周伯泉神父主祭,徐麒方神父和百岁司铎张振华老神父共祭。
除此之外,就是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脱身”,有了时间去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跟母亲说说话,“平时哪有这样的时候,现在安静下来在老人前尽尽孝心,有这样的机会,我非常感恩。”
那时,他们已经卖掉了住了40年的房子,搬到了安老社区。我知道他们已经在准备着面对死亡。我们在他们原先的房子门口留了张合影。这些年每次看这张照片,我都感慨不已,不知此生能否再见到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