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大殿开阔宽敞,能容纳百余人,祭台间装饰精美,墙上画有圣母玛利亚像,下面是耶稣苦像。教堂内有八扇半圆拱券窗,墙壁上是表现天主教教义的精美壁画,耶稣十二宗徒圣像等栩栩如生。
送葬队伍在每次参与送葬时,由神父带领,辅祭人员高举十字苦像,近百名小组成员穿着统一的服装,以整齐的队伍,共同前往殡仪馆,在殡仪馆的宗教厅完成天主教的殡葬仪式。
圣周五拜苦路,在广场上由李神父主持,修生们轮流互相背负着粗重的十字架,让参与的众多人群(包括老教友、去年及最近刚领洗的教友、望教者、教外朋友们)去瞻仰、体验、观看基督的深情厚爱。
学校的老师们称这所学校是“友谊的学校”,学校以维罗尼加命名,纪念为走上苦路的耶稣擦面的那个妇女。班级在宗教方面也是混合在一起的,好使佛教徒和基督信徒坐在一起。
教会与她的子女同行,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基督的面容,如同物洛尼加一样,在移民的十字架苦路上充满爱心地帮助他们并给予他们希望”。
圣体留在祭台,主祭念完领圣体后经为圣体献香(此时共祭神父跪于原处,祭台前准备五个跪垫)主祭献香后披上披肩,双手捧起圣体游行,到目的后主礼放下圣体,接着拜圣体.圣周五—主受难日礼节纪念救主受难拜苦路圣堂中礼仪安排如下
每天在退朝后,他先行默想,跪在天主苦像台前,省察所思所言所行,质于天主,过则悔之改之,有善则献于天主,谓非天主助我,莫能行之。根据教会的传统,信友每年至少办告解一次。
教宗保禄六世在《关于大小斋的宗座宪令》里说得很明白:克苦补赎是为帮助现代人领会天主是谁,祂对人有什么权利,基督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救赎。肉身的外在克苦要与对上主的内在皈依保持一致。
当然,真正受很大的苦的人,如今天故事里的麻疯病人,有这种心态是不奇怪。但我们一般人没有受很大的苦,如果总是觉得生命对我不公,世人对我不平,就会愤愤于心没有平安和喜乐。
有许多教友每天能自觉地念早晚课、玫瑰经、饭前饭后经、三钟经、拜苦路……却很少去诵读、研究圣经,或者做即兴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