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章节:“在那些日子里,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在约但河里受了若翰的洗。”(谷1:9)“洗礼”来自希腊文的动词“浸入水中”,以后成为教会的专有名词,指“圣洗圣事”。
教宗首先复述耶稣所讲的比喻,比喻中描述一个家主离开家并把他的葡萄园租给佃户。到了收成的时候,他打发几个仆人去收果实;但是园户却以鞭打对待主人的仆人,甚至还把其中的一些杀了。
为回答这一问题,教宗邀请信众看看耶稣被差役打了一个耳光后的答复:“我若说得不对,你指证哪里不对;若对,你为什么打我?”(参阅:若十八23)“也把另一面颊转给打你的人”是什么意思?
教宗也给这些妇女提供一项建议,就是随身常带一本“袖珍福音”,每天“静心阅读一段”,想像自己与耶稣在一起,“在门徒们当中”。教宗说:“事实上正是如此:在生命的道路上,耶稣每天与我们同行。
福音中,天主的子民来接受赦罪的洗礼,耶稣也加入其中。我很喜欢今天礼仪里一首歌中的内容:耶稣来到若翰前让他给他付洗,若翰“怀着赤诚之灵魂,并赤着双脚”。
当祂阻止别人向那位犯奸淫被捉住的妇人投掷石块时(参阅:若八1-11),以及在祂离世的前一天晚上,告诉伯多禄把剑放回原处时(参阅:玛廿六52),耶稣已经标示了一条非暴力的途径了。
前天,教宗特别谈到这位圣母玛利亚的净配,耶稣在法律面前的父亲的为人。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以加纳婚宴的奇迹为题材,讲述了耶稣所行的第一个慈悲神迹。教宗强调,加纳婚宴的奇迹表明了基督与教会及门徒们彼此相爱,基督徒应聆听并活出圣言。
当天福音记载,有几个法利塞人前来劝耶稣别去耶路撒冷,因为黑落德要杀祂。耶稣遂称黑落德为「这个狐狸」,并表示祂必须前行,因为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
教宗办告解(梵蒂冈新闻网)耶稣与犯奸淫的妇女;慈悲与不幸。教宗方济各3月29日下午在忏悔礼仪的弥撒讲道中,反复提及这两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