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平日的个人祈祷与团体祈祷,一年一次,六天至八天的避静是一次灵修生活的“更新”。
推己及人,恐怕谁也不敢自诩“十全十美”“白璧无瑕”,只是错误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天主的仁慈是无限的,他也乐于宽恕我们所犯的一切罪过。但人却必须承认自己有罪,且愿真心悔改。
往日忙于公务,累于学业的我,疲惫的身体因此得到了休憩,瞀乱的神经因此放松些许,浮泛躁动的心绪也因此安宁了许多。与我日日相随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圣经、一本早晚课、一串念珠。
曾有人对俗字的字面做过如此风趣的解释:俗,就是一个人始终站在谷的旁边,只考虑吃,只考虑现世物质的东西,且为其思虑一生、忙累一生,想来也觉得这个说法颇有哲理。
今年已过了古稀之年的父亲,几年前在路上昏倒,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小中风,经过一段的治疗,康复如初。自从经历这场大病后,以前并不热心、连教堂都懒得去的父亲,好像浴火重生一样,改变也是彻头彻尾的。
今天愿藉着一则小故事、一则真实的故事,让大家一窥陆神父慈爱如父的面貌。有位妇人是我们的邻居,她的家境非常贫困,她丈夫失业,赋闲家中,他们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
女孩和我诉苦,总是说教会和她想象的有千差万别,一个劲儿地问怎么会这样?当她有一次听说有神父还俗的现象后,顿时觉得绝望之极。
不仅如此,他们还参与到不同形式的福传中去。这里成为了年轻人的一个有爱,有温暖,有共同语言的信仰之家,使年轻人的信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同时透过圣经学习和参与活动,有些人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向往东方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于1592年生于德国科隆城的一个贵族之家。大学毕业后,被选送到德意志学院,这是圣父建议为造就“学识卓越而忠于教会的贵族子弟”而创建的学府。
在浩繁沉重的人世,我们的目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世界却是无限的。在有限与无限之间,人是何其渺小。但是人生来却有超越这种有限,而走向完美走向永恒的渴望,于是向往永恒生命便成为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