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喜乐,他们请教会为他们展示耶稣美好又慈悲的面容」。
(梵蒂冈电台消息)教宗本笃十六世元月一日天主之母瞻礼和世界和平日当天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庆节弥撒圣祭,讲道中特别提到圣地的局势,他说面对继续横行世界的不正义和暴力的局势,大家必须为缔造和平而通力合作
在这篇相当长的讲话中,教宗要求世界财物获得公平的分配,富裕国家要关怀贫穷国家,人类生命和基本人权必须受到承认和尊重。这一切都是缔造世界和平的关键问题。教宗指出为能实际推行这一切,人必须更改生活方式。
古人说过:“五尺之杵,日取其半,虽万世而不竭。”认识也是这样。袁庚提醒大家说:“不要以为经过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人类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时间空间一样,也是无穷无尽的。”
笔者是公教家庭出身,父亲是堂长,从小跟随父母过主日、领圣事,也算得上较热心。但在读师范时,一个哲学老师用无神论的观点批判有神论,讲得头头是道,将有神论批得体无完肤。
法令因着《我们救赎的伟大奥迹》(MaximaRedemptionisnostraemysteria)法令(1955年11月30日)重整的圣周礼仪,给予权力,为牧民益处(理由),在主的晚餐弥撒,诵读若望福音后
由于他们分享基督为司祭、先知、君王的职务,向人宣讲福音,圣化人,以福音精神充实改善现世秩序,为人灵的救援服务,便是执行教友传教事业。基于以上精神,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教宗在返回罗马途中与随行记者对话,回答他们的提问,强调教会的社会训导以及教宗的反思都离不开福音的引导。教宗方济各在欧洲议会谈到各国人民真正的表达力量。记者问道,他在讲这句话时是否怀有社会民主的情感?
答:教会的挑战是守护耶稣的福音,懂得如何宣扬它,讲述它。福音具有对每个人的内心说话的能力,无论他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如何。就在前天,我浏览了出席本次大会的家庭名单,竟发现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
这段简短的视频是否意味着没有任何障碍应阻止福音到达所有的人呢?泰蒂神父说:当然是的。耶稣教导我们往普天下去,向说不同语言的人传扬福音。我也蒙召成为罗马教区的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