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宗徒,哪个不是为传教而赴汤蹈火,且大都为主殉道,鲜血浸染了十字架;圣保禄宗徒因主蒙召,从迫害教会的刽子手变为传教的急先锋,“我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爱主情之深、福传心之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会议期间发言的主教共有十三位,起先教宗不在场,但是当会议快结束时教宗来到了会场,参与了自由讨论会。
十八年了,我依然记得那刚劲的字迹,生活中我也从这赠言中得到了太多的启迪和警醒。今天,带着人生的些许感悟,我走进天主的圣殿内,我深切地感悟到天父对我们的殷殷召唤和深深的爱。
塔楼尖顶高31.2英尺,楼上装有大钟,撞击时声扬十余里。座堂气势雄伟,内部造型独特,当时号称江南第一大堂。1946年福州教区升格为省总主教区,该堂成为全省教会活动中心。
由教会主办的“天主教音乐节”有十二位作曲家的二十首歌曲进入总决赛。所有参赛者都不是天主教徒,但全是蒙古首屈一指的作曲家及音乐家。比赛是于六月十日在首都乌兰巴托的国家交响乐院举行。
自从我上初中就等待,将近十来年的寻找与前行,我终于盼到这一天——可以一头扎进您的怀抱,拥着您的胳膊诉说我所有深深的苦痛以及绵绵思念。”说句心里话:“漂泊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家,难道你没有家吗?
教区的发展也是全国之最:教友的数目从数十位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人;从只有两座教堂发展到十座;从两位神父发展到十一位神父。在这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处处都有我们基督徒的足迹,这是多么快慰人心的事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家十几口就靠父亲在供销社每月26块钱的工资维持生活。每年三至四月份就断了口粮,父亲只好买些红薯干、小米糠,有时还挖些野菜来充饥。每顿饭母亲总是先让我们兄妹吃饱,剩下多少自己吃多少。
正月十五晚,就在我们全家刚吃完元宵,小姨父打来电话说,小姨的白血病犯厉害了,恐怕不行了。我爸、妈听了,二话没说,连夜骑着摩托车赶去。就在那晚,小姨离开了人世,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小姨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867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建造了一座六角亭,每边长各十一尺,高十尺,亭顶上一十字架,亭内供有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