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化的现代社会,谈信仰不是一件时尚的事情。信仰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远离生活实际的原则和精神理想。没有信仰成为一种常态,而有信仰则被当作某种精神上的妄望。
现代社会,提到孩子,人们就会想起“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太阳”等等词汇,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珍贵程度”简直无可比拟。
米斯西格续说:「但圣伊斯梅里娅在中世纪后期的佛洛兰斯崭露头角,揭示中世纪文化对当地的一些较正面的态度,以及妇女在社会的重要性。」
教宗指出,圣女加大利纳生活在14世纪一个受磨难的年代,她却照亮了这个为教会生活和意大利及欧洲整个社会结构都处在紧要关头的时期。
,我们都认为针对的是中东国家,不过,世界上许多其它地区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看看在印度、菲律宾和亚洲其它地区发生的事……教宗的世界和平日文告也邀请人们将目光延伸至西方和世俗化社会
教宗说:这件悲剧要求我们扪心自问:如果社会更团结、更友爱,在爱德上更言行一致,也就是更具有基督精神,这件悲剧该当可以避免。同样的反省自问也适用于天天发生在我们城市和国家的许多悲哀事件中。
……这些不胜枚举的种种现象,竟已表现为社会常态,而且大有广泛化的趋势。面对如此种种,作为教友的你我,该做何感想?教会已然在基督的流血牺牲中,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这一身份的转变,使教友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当今中国教会发展慢的原因,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习圣经的热情、福传的劲头以及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大大提高。
——康德10.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教育孩童。
社会流传的天主教民谣多不知作者之名,但却是神长教友们的智慧结晶。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一串串民谣,特别是适应于儿童唱诵的民谣,如何保存,当引起教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