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圣母的教导,我和我母亲每天早晚在苦像前吟颂玫瑰经……在神职人员的启发下,我能默想圣经、玫瑰经,从此,念珠不离我身。
旧约圣经中多次提到人砍下一块木头,稍加雕刻,便成为自己想象中的神灵,对其顶礼膜拜求恩求福,很让天主反感伤心。
从猿到人19世纪中叶,当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后,《圣经》中的上帝造人受到强烈冲击。19世纪90年代荷兰人杜布瓦在爪哇发现了“爪哇猿人”,认为是“达尔文的缺环”,但这一说法得不到科学界的承认。
这次大会是在“学圣经,传福音,拓展天国;谈和谐,促合一,笃行仁爱”的宗旨下召开的,大会开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和非常圆满。周至教区下属的5县1市1区、58个会口的215位教友参加了此次大会。
《圣经》上说:“孩子们!不要只用言词、在嘴上谈论爱,而要以诚心和行动来表现。”(若—3:18)当我们每人都以实际行动去体现天主造我们时的那种美善时,便是最好的传教方式。
圣经中有以此为名的人物吗?请耐心找找。他们不是出自名门大户闺秀,也不是才貌出众的天之娇女,更不是创下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只是两位平凡的接生婆。
圣经这句话在指出人的有限和脆弱性,并激发我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天主那里;礼仪的另一句话取自耶稣开始出外传教时,对群众所发出的呼吁:“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
为此,《圣经》记载,当耶稣看到富贵少年为财富面带愁容,忧郁地走了,(谷10:22)耶稣便发出了“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天主的国还容易”的感慨(谷10:25)世界和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
这句话出自《圣经》中的保禄书信。它使我们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压力感、危机感。我们每个基督徒在日常的信仰生活中如把这句话烙在脑子里,并深知其含义,一定会去福传,并能结出硕果。全员福传,果实联连。
一方面学习圣经要理,一方面请信德好的老教友与新教友分享生活中的信仰经验,将信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引导新教友运用信仰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新教友能够深切感悟信仰带给生活的快乐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