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给天主献礼时,只有献礼者自己受益,而济贫时,受礼者也同时获利;献礼能是一种自夸的机会;但是赈济穷人纯粹是一种爱德的善行。事实上,纵然在基督的筵席上满是金杯银盘,但若基督本人挨饿,那有什么用呢?
天主给的永远比我们想的要多!我们只管怀着信德去做!”
它们不播种,也不收获,但是天父给它们吃的;看田野的百合花,它们穿的衣服比撒罗满在王座上所穿的不更美丽吗!”一句话,耶稣希望我们认识到天主圣父的胸怀多么宽广,而我们呢?
往前走再看见困难的人,她就找熟人借钱给穷人,回家后再拿钱还给熟人。平时,她常带着女儿看望养老院的老人,并对女儿说:“哪一天我不在了,你要带你的孩子替我继续看望孤独老人”。
然后,很多人作出积极反应,捐钱给基督徒重建房舍,但也仅限于此。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基督徒被指控并下狱,而那些惹事生非、自行正义的人却从来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现在看看我们自己,根据这一切,我们给自己提一些问题。为按照天父的意愿,在辛苦活出诚实和慷慨的一种生命面前,即使也付出代价,我立志每天说“是”吗?
在主日福音中,耶稣预示了最后的审判(参阅:玛廿五31-46):高坐在宝座上的君王把聚在祂面前的万民分成“蒙祝福”和“可咒骂”的,并给每个人颁授奖赏或施以永罚。那么,君王是依照什么准则将万民分开的呢?
所以我们可以希望自己能够相信“天”、“上帝”、“佛陀”、“道”等,但我们很难去“证明”给别人看。(四)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谓“人类学”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切哲学的基础问题。
(梵蒂冈电台消息)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17日),在举行共念三钟经活动时为在圣伯多禄广场上参加念经活动的人士讲解了重新发现圣诞节的真意,就是:接纳基督的应许,他把“真正的喜乐”带来给我们。
当然,我们绝不能把圣迹庸俗化到这种种程度:在地下拾到一元钱;买豆沙月饼,店员给了你叉烧等等都当作圣迹。那样是亵渎天主。 另外,我们也不能像古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吃玛纳过日子一样。只坐等天上往下落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