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短短的一句信条中,我们承认自己是受造物这一地位,明确了自己与他人、与所有的受造物之间的关系。这一信仰的宣认并不增加天父内在的荣耀,但对于我们人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
它们结构井然地朝向第七天,这是所有受造物为了天主和彼此间享受自由的一天。因此,创造是朝向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共融;它的存在是为回应天主的伟大光荣而启开的空间,是爱与自由之间的相遇。
总之,这次注册登记对于保证进德公益服务与发展的经常性、持续性、规范性,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多的弱势群体也将得到受助的机会。
这是兄弟情谊的动力,毕竟,也是其本质特性,“有助于温和地对待不同观念,而不是任由因各持己见引起的冲突造成对兄弟情谊的严重破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话与相对主义毫不相干。
帕罗林枢机说:「当基督徒是真正的酵母、光和地上的盐时,他们也成为受迫害的对象,如同耶稣一样,成为反对的记号。有时候,光是基督徒的名称就会引来仇恨,因为这令人想到基督徒所带来的和平力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禁食祈祷中,受攻击是难免的,两次禁食我都遇到了外在明显的攻击。这个攻击使人祈祷不能专注,引人分心。
真正尊重受默感的圣经,必须付出一切应有的努力,好能透彻地领悟圣经的意义,而这项任务便落在释经学者身上。
他们组织起来,尤其践行那存在于受苦人当中,最弱小者当中的关怀。你们蒙召要领悟这些时代的标记,做为穷人的领导角色效劳的工具。
在你们当中有死亡和受剥削的儿童。我们想到儿童:耶稣圣婴来到我们当中,祂是天主的爱和温柔。愿上主赐予我们恩宠,使我们极热情地接纳祂。我也想到祖父母们,年长者们,他们活了一辈子,现在却背这个十字架。
教宗解释耶稣的这份叮嘱,指出那是因为福音「必须在贫穷中传报」,因为「救恩绝非富裕的神学」,而是传给每个受压迫者的解救「喜讯」,仅此而已。教宗解释说:「这是教会的使命:教会治愈人、照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