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斋戒、克苦和哀矜、施舍是悔改、补赎的表现。让我们多想想耶稣生养保存、降生救赎我们的大爱,多关心贫、病、残、弱的兄弟。在困难中多全心仰赖耶稣。
她真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精打细算的“商人”,她从小就感到了苦身克己的渴望,到生命的末期,这种渴望非常炽热地点燃起来。
我们的主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所受的苦是空前绝后的。他在受尽鞭打、嘲笑、谩骂、侮辱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正是因为他的痛苦,才救赎了世人,使我们重新与天主和好如初。如此痛苦,值得!
原来,一直是她,一个一样卑微地活着的拾荒女人,在那个夏天躲在生活的背后,一茬一茬地种下葱,默默地照顾着他们,让他们少遭了许多的苦。 表弟讲到这里的时候,眼睛有些润湿了。
所以,在将临期,每一位教友都要反省自己的生活,加倍祈祷、热心行善功、做克苦、积极参与弥撒、办妥当告解,让将临期的每天、每时、每刻都是醒悟祈祷、悔改自省的时刻。
20年的历程中,有甜也有苦,有酸也有辣,但我们依然选择了勇往直前。
耶稣忧苦之极,求天父免去这受难的苦杯,但祂的祈祷充满对天父的信赖,毫无保留地信靠父的旨意。耶稣说:但不要照我,而要照祢所愿意的(玛廿六39)。祈祷的内容转移到了次要的地位,最最重要的是与天父建立关系。
生活总是伴着太多的艰辛,刚刚走出痛失苦母的阴霾,17岁时,由于姥爷在外面做生意,家中有不少地,成了地主成分,家里的东西被抢劫一空,姥爷也挨批斗。
耶稣告诉我们:一天的苦够一天受了,不要为明天没有发生的事情忧愁。也就是说,好好地活好当下,活好每一个今天,明天的一切都是未知。
展品有十四处苦路;有欢喜五端、痛苦五端、荣福五端、光明五端;有《最后晚餐》、《耶稣到中国》、《治愈胎生瞎子》、《慈善的撒玛利亚人》、《耶稣走进中国》、《亚巴郎献子图》、《怜悯淫妇》、《好牧人》等7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