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霍子平拿上圣水,洒在房舍的角角落落,并在卧室的墙上贴了一张圣像,又给他们讲了教会的道理。自此,平安临到了这一家。后来,老两口、女儿女婿、外甥和外甥媳妇以及全家人一起领洗进教。
每年春节金神父回家过年,人们送他家人一些年货,他都一概谢绝,自行车车架上永远就只有一卷圣像……教友们深情地说,“在金神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耶稣”。
餐后回到会院,他又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收藏的一幅幅东方礼圣像以及一尘不染的房间,回忆他在华的美好岁月……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只有美好的祝福及希望。
过去几年我们提供过一些大家关心的讨论题目,如交通工具与福传、婚姻家庭、圣像本地化等。一些读者做过热烈的讨论,但参与者不多,没能深入展开。
据《秋灯丛话》记载:清代初年的大儒朱竹坨,平生爱吃鸭肉,一天他夜梦出游,漫步郊外,路过一个大水池时,看见池中畜养着几千只鸭子。池塘边还有个看守鸭群的小童。
抬头仰瞻,精美的圣像和圣经故事图案,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会怕玻璃被炮火损坏了,叫科隆市民排队来领了回家保管。
六、圣像与偶像的争议天主教接受耶稣、玛利亚及其他使徒的画像或雕塑,并鼓励信徒尊崇这些画像或塑像。787年第2届尼西亚大公会议对此进行了强调及肯定。
最引他们注目的还是圣堂内的圣像和殿堂结构。
关于圣物美术方面,过去刚恒毅总主教曾提倡圣堂圣像采取中国式,不少人作过尝试。奇怪的是,外国人喜欢中国像,而本国人反而不喜欢看。这当然出于习惯是一个原因。
但那种让福音深入扎根于本地文化的精神,在梵二会议之后得到了再次振兴,如今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很多堂区在牧灵实践中能够更为灵活开放地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礼仪生活中来,而在海外的华人信友团体中,富有中国特色的祭拜形式、圣乐与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