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天主的道能不能深入人心,不在于我们是否能从哲学上证明出天主(事实上很少有外教朋友能静坐下来,听你讲论神学哲学),而在于我们生活中能不能活出基督。
1945年,在战火连绵的炮声中苏神父如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文生大修院攻读神哲学,但随着时局的变迁到了1948年文生大修院无法继续在北京开办下去了,修士们只有转移到台湾或其他国家的大修院继续学习,可是包括苏神父在内的永平教区在校修士们未能被教区转往其他国家的大修院继续攻读神哲学
譬如,宗教实践论的提倡者保罗·尼特(PaulKnitter)把古希腊以来的实践哲学的真理观引入了宗教对话领域,他强调指出:所谓的真理是用来改变世界的,而人们总是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的,宗教真理也是如此
特别还有哲学:即对人类的寻求及问题的理解,而信仰则是对此寻求和问题的回应。
为制定天主圣三的信条,教会不得不借助一些来自哲学的概念,来发展一套专有的名词:如‘实体’、‘位格’或‘自立体’、以及‘关系’等。
2008年教哲学和社会心理学、文化诠释学。(2000年和2002年没有记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就是2003-2005年基督教研究中心应上海基督教两会的委托,开设的为期两年的教牧人员培训班。
初学结束后,他在耶稣会的罗马学院接受了广泛的培训,包括哲学、数学和天文学。他要求被派往传教的请求被批准,并于1578年从里斯本出发前往远东。
诚如台湾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巨克毅教授在《论宗教关怀与社会正义》一文中说:「今日人类正处于人性剥落的逆流危机之中,人类正面对历史上最严厉的考验,是否能面对挑战迎向末来,或是沈陷物欲堕入深渊,这是人类必须自悟的重要关键时刻
本文作者:朱晓红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
《新铎声》内容不但每期都有教廷文献的译文,如教廷圣部的部令、教宗的通谕,并且也有神学、哲学的论坛专文,以增强彼此的学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