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精神投入与事务奔波,常让他们将“自我”置于次要位置——为回应教友需求压缩休息,为推进公益项目透支体力,为维持“坚强”形象隐瞒身体不适。这种“舍己为人”的特质,恰恰暗藏着健康被边缘化的风险。
教宗以《福音》记述的玛窦蒙召为核心,讲解圣召牧灵工作。耶稣出去宣讲,看见一个名叫玛窦的人在税关那里坐着,便召叫了他。因此,出去、看见、召叫是圣召牧灵工作的3个关键词。
1328年(元天历元年),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和德理神父奉命由北京回欧洲。他返国时走陆路,由陕西、甘肃、青海藏区(当时受吐蕃控制)、西藏而回国,1330年返意大利,他也是最早到达青海的第一位天主教神父。
《中国青年报》2003年6月26日一篇题为《颜色七日记》的征文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作者王可在文章结尾处感慨地写道:“也许,人们会逐渐忘记非典,忘记公元二零零三年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他更表示泰泽团体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在周五特别为中国祈祷。四晚聚会中,艾乐思修士八月九日晚出席圣公会圣约翰座堂的晚祷,祈祷后更有机会在座堂外与来自比利时的青年和华人青年共聚。
为了感谢天上的母亲,奥廖内会的会士们愿意将一尊大圣母铜像恭放在高处,俯视罗马城,向天主之母卓越的圣德致敬意,她在世上谦卑,在天上被举扬,位于九品天神之上。
根据田口枢机创立的大阪圣约瑟传教修女会的记载,34年3月到12月赴满洲国,以顾问的身份为吉林教区高德惠主教(AugusteE.D.Gaspais)服务。
玛窦福音中的一段话为我们拨云见日:“如果我仗赖天主的神驱逐邪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玛12:28)。
台湾台北总教区的郑再发总主教在农历新年的机会上,发表了一封牧函,牧函中主要谈了总教区中修会与修会间、修会与堂区间工作上的更好协调;常与神父同在;以及勉励教友们为圣召热心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