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广西创办的《指南针》报纸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完《痛苦透视》之后,让我看到了一位虔诚的老人在人生信仰中的顿悟,看到张老师迫切与人分享信仰人生的期盼,这是老人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接下来大家观看了一段幻灯片,是对近一年来修院生活的美好回忆,有修士修女们军训、运动会、外出朝圣、分享交流等。丰富多彩的修院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将步入福传的阵营,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新的挑战。
这些分享,看似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可是如果用属灵的心仔细去分辨,神父是经过看山是山,看山非山,最后回归到最初看山还是山的境地。
教会在世界上最明显的见证就是她的福传精神,在当今大学校园里也涌现出众多爱主爱人的大学生使徒,他们将自己身边的同学带进教会,通过定期去教堂参加主日弥撒、分享聚会、团契交流等增进信仰,鼓励点燃希望,也把耶稣介绍给愿意寻求真理的同学
进入网络的人便也参与了他所交流的世界,因此人对互联网的参与不只限于交换资讯,他们也在彼此分享,谈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王修女还跟我分享了她的一次次蒙主俯允的经历:一次上山时,因为山路不好走,不小心把脚崴了,又肿又疼,她艰难地一拐一拐地前行到了居住地,已经疼得都不能动了。因为第二天要下山办要紧事,这样怎么能下山呢?
在数天的时间里,10位莅临现场的福传模范结合自身的福传经验,与参加夏令营的大修生进行了分享交流。
然而,教宗要青年放心,不要失望,但要寻求基督信友团体的支持,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何况身为基督信徒,他必定能在教会内发现分享信德之美。 那么本届世界青年日文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位正在意大利宗座额我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神学教师指出,台湾教会在七月里没有节庆要拜拜,平日也未有此习惯,但是举办晚会与人分享平安,把困难托交天主,符合本地人所说「有拜就有保庇」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