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信仰就是天主的恩宠,是天主赐给人的最宝贵的礼物,是天主对人爱的表达,是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他的生命就好像一个只管吃喝的动物生命。没有人否认人有肉体的幅度,而肉体是需要吃喝的。人虽不只是靠面包生活,但没有面包也绝对活不了。但除了肉体,人还有一个美丽的精神幅度,而这精神幅度使人超越动物。
首先是经济,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我们每天打开媒体就可见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事物,消费主义文化、圈子文化、网络文化、色情文化……经济发展而涌现出的这些事物正影响着人的思维和日常行为
耶稣的救赎恩典,对人来说决不是天主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人的回应。
事实上,福传的原动力即是对天主和对人的挚情真爱,对天主而言是以爱还爱,对人则是演绎天主纯粹无私的神爱、圣爱、博爱和不求回报的超性之爱,如果离了这种高尚无私的爱,福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进行。
教宗强调,耶稣带来的新意是天主对我们每个人的爱。他也勉励我们警惕虚伪和死守法律的态度,因为这两种态度使人远离信仰。 教宗方济各在弥撒讲道中谈到四种类型的信徒:耶稣、经师、司祭厄里,以及他的两个儿子。
我们堂区也准备排练圣诞晚会节目,修女找来了一个小话剧脚本《爱的赎价》,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撒旦:看哪,我把全部的人都抓进我的笼子了!就这些人都经不起我的诱惑,都掉这陷阱里了!
爱是有可能的,我所分享的正是要帮助你们这些身为人类的未来与希望的每一位,帮助你们去唤醒内在对「爱是真实、爱是忠实与爱是坚实」的信念;相信爱生成和平与喜乐;相信爱联系每个人且让人毫无后顾之忧地彼此珍重。
利玛窦当时的福传方式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实际上在中国行得通的只有本地化,否则很难让中国人接受天主教信仰,毕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已根深蒂固,让他们抛弃老祖宗的东西,是不太可能的。
二、修道之前的困难重重张银林在这种浓厚的信仰氛围中,在奶奶和父母善表的影响下萌生了修道的念头,此时二哥张秋林和五弟张予林也都已表明了修道的决心,1990年初二哥张秋林去修院的时候,父亲很支持,2001年张予林去修院的时候父亲同样是慷慨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