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教会的恢复期,当时对“信德”来讲,哪儿祝圣了一位司铎,就是一个很大的新闻,而进入90年代教会的发展期,祝圣主教变成了焦点,同时大家更加关心教堂的修缮、重建,神职、修女再培育及教友培训,以促进牧灵福传的发展
为能对此问题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我尝试分三步对此问题加以神学上的反省:一、神父是基督的代表;二、神父是教会的代表;三、神父的灵修。从三个方面对铎职做一整合性的神学反省。
参加争论的分为两派:一方是耶稣会,这个在宗教改革之后创组的新修会,带着宽容、开放的心态,认定祭祖是中国习俗,是世俗性的人文活动,而非宗教性的异端;另一方是道明会和方济各会,他们为了捍卫天主教信仰的纯正,
岂知他的放逐使他有机会接触隐修生活,甚至因此更享有大名,因为他成了埃及旷野伟大隐修者圣安当院长的挚友,而且还写了《安当的一生》这本古代基督信仰文学的畅销书。
阮蒙席的牧灵激情促使他不断自问怎样在此类境地中保护和分享基督信仰,包括在越南社会所面临的动荡不安局势下。在此背景下,未来的新枢机还对政治当局和权势阶层具有意义。
在牧灵工作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个现象,有怎样的本堂司铎,就会有怎样的堂区。如果本堂司铎很热心,有每日诵念玫瑰经的习惯,教友们会效法他的善表,格外热心恭敬圣母。
她的这些灵修的实践在传教点给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卡特丽身上意识到了一种吸引人的圣善,因为这圣善源于她对天主的深爱。这是圣善的真正特点:吸引。
修道院是照顾病人和传播医学知识的最重要场所之一,修道院医学反映了基督教会照顾病人的基本责任,也是这些修道院团体自给自足的特点和学术中心的角色所决定的。
,9月28日主日,中非主教团主席,首都班吉总主教区总主教恩扎帕兰加蒙席在2014至2015牧灵年开幕式弥撒圣祭讲道时披露了这一现象。
这是缅甸耶稣会士在沛公教区举行的原住民牧灵大会上阐述的。缅甸全国共有135个种族,构成了全国五千六百万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广泛遍布在掸族(90%)、克伦族(7%);其它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