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唱经楼看修缮后的教堂命运多舛的修缮工程随着修缮工程的开始,当初没有勘察到位的问题随之而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张元绰神父在为亡者主持追思礼仪(摆安所)在追忆张元绰神父的坎坷人生经历时,若翰神父提醒在场的教友及神父们:现在看看这位前辈昔日的人生奉献历程,让我们珍惜当下。
金神父每次传教回来,都有教友找他,但不管多么疲惫,他从未拒绝过、嫌弃过,总是满腔热情地满足教友们的需要,经常是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工作中的他,每天晚上必须念完晚祷和玫瑰经才肯休息,6年时间从未间断。后来他辞掉教师工作,回家干起了苦力活儿。闲暇时任长奇就会手捧一本圣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精华,滋润灵性。
以前每次翻到这一页时,她都倍感亲切,经常用老主教的灵修劝言来提醒和要求自己,并勉励同会姊妹。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堂成了我最经常去的地方,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那时就和神父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还有时他静静的看书、写东西、念日课,而我就做在他身后的一个小沙发上一言不发。
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孙子,所以经常在嘴边念叨。看到她的状况,我很想为她做点什么,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家属来交费时我看见他身上的军装后有了主意!
这意义绝非又一次热热闹闹的礼仪庆典和狂欢消费,而是像曾被耶稣复活了的那些人,更像经过了受难、死亡和埋葬的耶稣本人那样,彻底摆脱自己生命中某些活死人的状态,让束缚了自己若干时间的棺材、病床、坟墓、石头、汗巾
广大教友手拉手高唱天主经把弥撒圣事推向了高潮,大家再一次感受天主的大能并感谢赞美天主。
作为教友,我们也该明白,我们恭敬天主、祈祷、守斋、行善工,不是同天主做交易谈生意:我念多少经,天主就得给我多少恩典,多少平安幸福;我行多少善,天主就得给我更多更大的酬报——并且希望现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