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面前每个人都要作出选择——信或者不信,没有半信半疑。其实,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组成的,选择有大有小,如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以及结婚还是修道。有些选择无关重要,有些却非同小可。
她的圣德很出名,许多神职人员和信友请她指示灵修。
圣经自始至终强调信仰与生活实践的整合,信徒有责任关注他们中有需要的人,按照希伯来圣经的固定表达方式,就是他们中的孤儿、寡妇和旅客/外地劳工。
梅甘解释说这都是魔鬼的行径,可是安西满又说,既然天主斗不过魔鬼,那世人还信他干吗?
我先用圣经上的话来简单说明我们陪伴他人的角色,然后给大家读一封信,信的题目是:《我邀请你去陪伴》1、每个人都是软弱的,都需要他人陪伴 玛26:36-41记载: 耶稣同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革责玛尼的庄园里
如此的教会当然不应也不能自限于信友团体内,而要向所有边缘开放自身,因此拒绝成为一个固步自封、自我陶醉的利益集团(教宗方济各)。除了全人类的利益,教人没有什么自身的利益可言。
所以当我74岁时,(那时我在高雄)底气十足地再向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请求辞职,正好还有一年的时间,让教宗好好寻找一位称职的接班人,但信递出去后,石沉大海,一点消息也没有。
当我们的心田里,满是无信、罪恶、自私、物欲的种子时,我们就迷失了。田园若荒芜,我心何所归?信念,对天国的来临怀着坚定的信念;信赖,对天主的权能怀着不变的信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们最薄弱的。
我看着明妮开怀大笑的样子,忍不住像一个慈爱的妈妈一样微笑起来,那一刻我的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怦然一动:有个这样全心依赖我信任我的小女儿,多好。第二天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要去诊所见麻醉师。
老校长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面带微笑,眼中充满欣赏、充满鼓励,似乎在对面前的人说:不要怕,只管信,圣神会带领你,走在天主的恩宠里。就像他见到任何一个年轻人来到面前时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