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指示》所规定的「一切运作和程序都是为了让讨论会和与会神长之间的意见交流尽量顺利流畅,以便于世界各地教会之声的富饶得以涌现」。
所以说助临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参与者要从人道主义,从信仰的角度来考虑,在紧迫时要放下手中的一切,抢时间急速赶到病人家中守临终。
当他与马六甲-柔佛州的荣休主教陈志音(PaulTanCheeIng)谈话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主教在这位新的神父的圣召辨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人都是他人。他人可能是一个弟兄,也可能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也许是我的朋友,也许是路上遇见的陌生人。他或许是我的邻居,或许是我的同事,或许是我的敌人。他人——就是需要我的人。
“上主的一切化工,请赞美上主!称扬歌颂他,直到永远!”这就是从巴比伦火窑中升起的歌声!我们知道:耶稣并不是常常喜乐的。福音有时让我们看到:耶稣为一些人的心硬而悲伤。有一次,他还怒不可遏。
急忙清理卫生,一切就绪后,我坐下来祈祷,把我的委屈告诉了天主,说来也怪,突然就像有人提醒一样,我的心里好象有一个声音在说:吃亏的人是有福的。我的眼前呈现出主戴刺冠受难时的画面。我仔细一想,也是。
即使你拥有了一切,也无法取代她的位置。即使有千万种的诱惑,也不能与家的温馨相提并论。因为有了家你才会真正理解到人生所要承担的天职。家就是既使你背上厚重的行囊,依然能够微笑着前行。
她在给大姊的信中曾坦诚地自剖心曲:“我是一切受造物中最渺小的。我深知自己的穷困可怜;但我带着一种胆大无畏,信赖的心情,注目爱德的太阳(耶稣)直至于死。风也不能使我害怕,雨也不能使我畏惧。
让我们大家一切祈求天主的仁慈;让我们共同收获希望;坚定不移地恪守和平的渴望与努力”。
那么汶川地震这样大的灾难,用八万余同胞生命的代价,难道还不能够引起我们思索生命是什么,人生究竟有何意义,死亡是否是一切的终结?如果你希望故去的亲人、同胞去了天堂,那么天堂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