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既无罪疚感或自卑感,也不傲慢地认为拥有真理。我们只是在对话和共同寻找真理的范围内这样做,正如伯多禄·克拉弗里(PierreClaverie)所言,‘真理是要一起去寻找,而非将之占有’。
我们担心的只是向我们显示外在的无罪,化了妆,还是,我们在心灵的诚实中看顾内在生命呢?让我们转向圣童贞:她按照天主的旨意怀着整合和谦卑的心生活。请您也帮助我们成为福音可信的证人!
“今后为那些在基督耶稣内的人,已无罪可定”(罗8:1)。但是,在三部福音中,耶稣却谈到一种永远不得赦免的“亵渎圣神的罪”(玛12:22-32,谷3:22-30,路11:14-23及12:10)。
数周之后,在五旬节上,他提醒耶路撒冷的居民们:耶稣无罪而被处死是一件多么耻辱的事。“他们一听见这些话,就心中刺痛,遂向伯多禄和其他宗徒说:‘诸位仁人弟兄,我们该作什么?’”(宗2:37)。
精神沦丧,道德败坏,没有信仰追求,人们思想混乱,无罪恶感;人们崇拜偶像,迷信明星、名流……人生价值观扭曲,人生意义迷茫,世人无思想、无理想、无人生正确追求。
教友们希望神父为自己做无罪辩护,但神父只是说:我跟各位保证我是无辜的。这是他在法庭上唯一的一句答辩词。之后,神父一直保持缄默。于是,作为重刑犯,神父被放逐到遥远寒苦的西伯利亚去服刑,他甘心地接受了。
但是,谁敢说自己从未想过,谁敢说自己一生清白、一无罪咎,从行为到思想。既如此,谁又有资格扔那第一块石头呢?
无罪的耶稣本身不需要悔改,洗礼为祂来说全无意义,也没有救赎的功效;可是,祂却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愿意以身作则,藉着接受若翰的洗礼,给我们指示了履行一切正义的途径。
他们现在更加意识到自己并非无罪。教宗补充说,他们‘低着头’走了。他指出:意识到自己是罪人是件好事!我们有胆量仍掉准备投向他人的石头,这是好事。让我们想想自己的罪过。
生活上穷困潦倒,还受到他人的凌辱,无罪被打入牢狱,抛入蓄水池的污泥里受折磨。在南国犹大宣讲了四十年,却没有人听他的道理而去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