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我入修院之前,已通过其著作久闻其名。我有幸于1989年9月到佘山修院修读神哲学,正式成为姚公的学生。记得第一次去见他时,闻其声进来,却未见其人。何故?原来公在书中。
父亲离开已36个年头了,按常理应该记忆淡漠了,但他生前的音容还频频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强大的信号怎么也抹不去。真是寿终德望在,人去音容存。也许这是人们常说的亲情难以割舍的能量吧。
作为合办方之一,我和信德同仁与大家一样很荣幸应邀参与这次盛会。过去数月我们曾多次相会联系,今天大家得以在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见面。
我认为,教会行走和开放极其重要。教会首先应向上主开放,走向她的上主耶稣基督。正是因为教会走向耶稣基督,所以能陪伴人、与人相遇,并帮助人面对每日的生活现实。
教宗这样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参加主日念经活动的数千名信友说:“在这几天收敛心神的日子里,我时时为那些攻击行动下的受害者祈祷,今天,我要在精神上和祈求和平与恢复安全的人一起祈祷,这个活动是由尼尼微的主教委员会发起的
人到中年的我突然意识到身边多了许多年老生病的亲友和邻舍。他们中许多因常年不能参与弥撒圣事而感到缺憾万分。我有五个姑妈,如今都因年老或疾病行动不便,不能进堂。
当他们愿意接近我时,就给她们讲个圣经故事!有些人很喜欢听。这样的方式让好几位教外朋友加入了教会。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龚辉,有一主日来西堂参观,王学美问他:你来教堂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领洗。龚辉回答。
金碧华教友:金主教是我的表哥,人很聪明,也勤奋,献身教会后能为教会做那么多事情,让上海教会在国内教会中拥有标杆地位,非常不容易。
今天,与诸位一起分享这首《我知主掌管明天》的歌曲,因为“春秋冬夏,流水年华;默思圣恩,唤我奋发!”我不知明日将如何?每时刻安然度过;我不求明天的阳光,因明天或转阴暗。
于是我半夜跑出来开始抱怨:我真是神经病,放着好好的神父不当,跑这儿来受这个洋罪。修会的长上也有病,把我放在这里受考验。一周的时间都是在抱怨中度过,在同时我也保持着念玫瑰经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