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可以在弥撒中精心参与,等着弥撒后再是一阵子忙碌了。不曾想,进堂咏时,有教友在发通功的小圣像,我就又走过去给那位苏格兰的教友解释了一下。又有一位慕道者看到我,就坐在了我的旁边。
后来,在参与弥撒时,总感觉神父的讲道句句是在暗示她应该前去。佳姿再一次去教堂参与弥撒时,心想,如果这次讲道还是感觉到天主的召叫,我就去。在弥撒中,她再一次感受到这份邀请。
考虑到这个问题涉及到信仰中的热点话题,在此摘录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与到我们中间来,面对问题群策群力,多角度地看待人生,理解信仰。好,我们的主人翁无微不至来了。
公明堂区深圳公明原属于宝安区,2007年之前没有教堂,教友们的宗教生活极其贫乏,灵性生命得不到及时的滋养,每逢大瞻礼,大部分教友只能去宝安教堂参与弥撒。
其他的,我还必须依靠合理的想象,以及我对她的理解、认识和积极的参与来使之完整。我不能只是铺陈那些材料。
她跟着母亲第一次参与弥撒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对天主教产生了兴趣。两年后,兰神父托另一位神父,为她施行了洗礼。1995年,张真元80多岁的母亲病逝,她悲痛欲绝。
她告诉我们:“星期天,就是天主教的主日天,教友都要到圣堂里去祈祷,参与弥撒。”于是我和朋友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和这位女教友一起来到了天主堂。这万县市天主堂,主日天教友可多啦!
他在巴黎获得古生物学博士学位后毕生研究化石,曾参与发现“北京人”的团队。他到处勘察地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德氏去世后,同年出版他的科学著作共10大册。
这些信友以信德和怀着喜悦的望德度过这考验的时刻,透过领圣体,或参与感恩祭和团体祈祷,甚至以媒体去参与,便可获得禧年大赦。我还想到那些失去了自由的在囚人士。
每逢教会节日,都是教友们最快乐的日子,大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孩子们暂释沉重的学习负担,怀着一种轻松、喜乐、感恩的心情,到教堂参与弥撒圣祭,之后是亲朋集会,聚餐庆贺,真可谓喜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