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服务于西直门教堂的冯鹏基修士为各方朋友们介绍西直门教堂历史,以及管风琴与教会礼仪的密切关系——在弥撒中担任着重要的伴奏角色。
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总主教1月24日天主圣言主日主持弥撒(梵蒂冈新闻网)“天主永远不会远离我们人类,也绝不会厌倦我们。”
2010年,主教座堂正举行弥撒时遭袭击,48人丧生。教宗说,“伊拉克教会是一个殉道的教会”。教宗也提到他在摩苏尔和克拉克斯举行的活动中发出了友爱的讯息。
教宗本笃十六世六月三日星期天,天主圣三瞻礼这天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册封四位新圣人弥撒大典。
在场的教友表示:还记得1997年的十一月在所买的破旧房屋内举行已经在临江相隔四十多年的第一台弥撒时的情景,姚神父在弥撒讲道中激动的表示——明年这时将有一座新的教堂会出现在你们的面前姚神父表示
尽管语言不通,但弥撒礼仪是一样的,时间长了本地教友、修女、神父、主教也认识了我这个中国教友。有时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借着手势表达思想的时候让我真正体会到语言不通的痛苦,有时无法表达,只能相互一笑。
对今天的基督徒来讲,参与弥撒中最隆重的礼仪感恩祭,就是为纪念主耶稣在晚餐厅建立的圣体圣事,赐予我们精神食粮的真情回报。弥撒是人类敬礼天父最高的礼仪,是教友宗教生活的泉源和高峰。
之后朱慧就经常与米波到教堂参与弥撒。第一次走进教堂时(北京王府井教堂)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
领受了这普通司祭职,教友们的“一切工作、祈祷、传教活动、夫妇及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劳、身心消遣等,如果是因圣神而作的,都会变成精神的祭品,经耶稣基督而为天父所悦纳,在举行弥撒时,与主的圣体,虔诚的奉献给天父
每天早晨8点,这里有平日弥撒。抵达的第二天,我前去参与共祭弥撒,巧遇一位来自罗马传信大学的博士生。这位三十多岁的西非裔神父(科特迪瓦人)用流利的法语向我表达最诚挚的欢迎,并请我用英语恭读本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