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赋予生活中事情的超性意向,比如守斋,是为更好的福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帮他人验血一事,则不应该这样做。如果报考的是餐饮行业或幼师等专业的话,就有可能危及他人的健康,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玛24:14) 福音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福传和见证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福传没有紧随其后的见证,就不会取得丰富的成果。
如果能实行“大堂指导+基基团聚会”的福传方针,则对于教会的福传和牧灵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实践形式:鼓励信友成立基基团,开展信仰小团体建设和学习工作,陪养教友领袖......以上是最基本的四点。
只有在具体的福传工作中,基督徒才能在生活中经验耶稣的权能,确知天主与我们同在,不断加深自己身为基督徒的意义和所拥有的恩宠。
所以,他行动、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圣依纳爵灵修密不可分。这种灵修显然具有福音的幅度,非常注重上主在现世的临在。这种灵修态度不是乐观主义,教宗也不喜欢这种说法,而是充满希望的态度。
圣咏一三六篇被视为是「大赞歌」,回顾了「救恩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直到抵达逾越奥迹,在逾越奥迹中天主的救恩行动达到了高峰。」
她的行动影响了好多新来的小姊妹。她最喜欢印度德肋撒修女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我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
更有湖南的龚玛利亚说:我已82岁了,是一个半死的人了,行动慢得要命……现在捐200元钱,除70元为助学外,余下的待我死后,为我做弥撒!
按若望福音所示,濯足礼具有双重意义:即仿效基督在晚餐厅为宗徒们洗脚,藉此服务行动表达自我奉献。正如濯足时所咏唱的对经:主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对此评论道:在那个行动背後有军火制造商和贸易商,他们想要流血而非和平,想要战争而非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