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我们的时代,由于自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影响,有些理论只是鼓励我们给家人吃饱穿暖,将他们像动物一样饲养,却忽视了家人们的灵魂,拒绝照顾他们的精神。
我也祈求我能像二位父亲那样为教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初春。教我画图画的郁沛然老师接受本堂牛神父的委托,为杨浦区和平之后圣堂的全部窗户配上彩色塑片窗花,因为郁老师是有20多年做窗花经验的专家。
所以,他当初效法方济各·沙勿略在日本的方式,以僧道人士与中国社会来往接触并不理想,于是去袈裟,开始蓄发留胡,改穿丝绸长袍,带方巾,一切习惯举止都以中国士大夫为典,俨然像一位儒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东西问智库”学术顾问张西平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访时谈道,从晚清到今天,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中国人也应有更大的胸怀、以更平和的态度看待世界,要像徐光启那样,抱持开放、
信从主耶稣,就是学习并跟随祂的言行,像祂一样生活。通过今天的福音的记载,我们发现主耶稣的生活有三个特点:(1)跟随圣神;(2)福音习惯;(3)应验主爱。
遇到了主耶稣,我们的心就会满足了,就充满了喜乐,就会像圣母玛利亚和历代的门徒一样,在生活中满盈希望的歌声。
现在的人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当时是实行计划经济,只认票证不认钱,我们相处得像祖孙俩。平时他人送我水果之类的,我就与她分享,她节日做素斋送给我吃。
然而,有些“病”是可以“隐藏”的,有些“病”却必须正视,必须公开,不然就会发展而形成“癌症”,甚至会像麻风病一样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不久前所经历的新冠病,几乎都是公开的,而且是应该公开。
像主耶稣爱我们一样,彼此相爱,我们就成为祂的门徒。我们基督徒爱自己、爱他人和爱整个世界,不是凭自己的“爱的能力”,而是通过“主耶稣的爱”,也就是通过主耶稣的恩宠。
我们在成功时、顺利时总会感谢天主,在失败时、在艰难中也会疑惑天主的临在,然而,只要我们留心并体验,主耶稣时刻会走近我们,与我们同行,并且会像父母一样为我们准备好生活的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