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届大会又回到欧洲,在米兰举行,选择的主题是「家庭、工作与庆节」。本笃十六世给遭受分离之苦的家庭的话语意义深远。
前一晚上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礼仪是为这些庆典揭开的序幕,白冷的弥撒和纳匝肋的弥撒则是隆重的庆节,盛况前所未有,比若望保禄二世那次的盛况还要隆重。
(根据《上海滩》歌曲改编)这一天是圣诞,数九严冬不觉寒,我上台来演唱,皆大欢喜庆圣诞,唱完了我也心跳,不知唱的好不好,各位朋友姐妹同胞,给点掌声好不好。甲:好,唱得太好了!
教宗方济各于节日前夕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弥撒圣祭,在讲道中省思本庆日的福音内容(参阅路二22-32),特别聚焦于西默盎赞美天主的一句话“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参阅二30),以此剖析献身生活的意义。
教宗方济各的牧职是于3月19日开始的,那天是大圣若瑟庆日。
她可爱懂事,十二岁就在教会的庆节日,站在堂里的钟楼上朗读贺词,很受主教和修女们的喜爱,主教亲切地唤她为“我的女儿”。十一年的婴孩生活她与天主与教会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每个将临期都是全新的开始:首先是礼仪年的开始,逾越奥迹借着主日与庆节的礼拜不断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使救恩的德能在教会与世界发扬光大,在天人交往的过程中去发掘救恩史的新面貌。
相信善的力量因此,当我们庆祝耶稣复活时,我们不是去庆祝一个平凡的春日庆节。因为如果那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惊喜,那它就再不是惊喜了。
缅怀祈祷“复活节八日庆期”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因先教宗方济各的去世,宗座仍然处于“空缺期”(一译“出缺期”)。包括齐聚梵蒂冈的枢机在内的普世神长教友均还沉浸在失去和缅怀先教宗的悲伤氛围之中。
将临期在第六世纪时也出现在罗马教会的礼书中。相对于别的地区把将临期以苦修为出发点而强调守斋、克苦和其他善功,罗马的将临期则着重于礼仪的庆祝,直到第十二世纪才从高卢地区引进一些做补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