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喜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拿教堂当家,并且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他说: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教堂就是家的观念,我来了教堂,就是来到了家,看到什么该做就主动去做。
很多人提起德兰修女的时候,都会觉得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是卑微无能的,不可能像她,也不可能做她所做的事。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她的一生:德兰修女,阿尔巴尼亚人,原名亚格娜·干萨·布泽昭。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这席话很明白地指出,教会之所以宣布一个人为真福或者圣人,并不是因为他(她)的历史功德,而只是因为他(她)的圣德是值得人们了解和仿效的。
因为他们将承受土地这句的希腊文有几种不同的翻译,第一种是:温良的人有福了,也就是那些不使用暴力,友善的人。我遇过很多人,他们用很暴力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们对自己十分严厉。他们对自己愤恨不已。
祂没有责备门徒的迟钝,也没有急着解释什么,只是温柔地说:“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这是一种来自永恒的应许,也是一种生命的节奏:痛苦之后有复活,黑夜尽头有黎明。
人所求的一切都能如愿以偿吗?旁边一位更直截了当地说,她到这里来,就是想求天主让她脸上的黑痣消失。这时我才注意到那个女孩,面部左上方有一块比较大的黑痣,她蛮委屈地说:黑痣为什么偏偏长在我的脸上?
那一天,在报告会的休息时间,从会议室到休息室的走廊上,有一个神父叫住了我:“哎!你好!你是文萱?山东济南洪家楼来的?”
昂首,给自己希望;低头,让自己思想;昂首,是向上的激情;低头,则是谦卑的风度;昂首,看远方的天空,寥廓、明朗,心中升起一轮燃烧的太阳;低头,看脚下的大地,沉重、深厚,精神的大树有无数的根须在心底延伸。
有一位老教友在我旁边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而来的。”这话让我听来,多少有点批评的意味,我的心里有一些惭愧。是啊!我是一个领洗才七个月的新教友,这或许是狂妄啊,我不敢说了。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耶稣和门徒之间的对话(若十四21-26),教宗称之为「好奇心与确信的对话」。教宗解释道,「我们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好奇心有好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