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基督徒是少数人,而且大多数都不是社会上的主流人士。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人数少而没有活力,而是因为“没有福音的精神”而好像在家庭和社会上不存在一样!
圣家大教堂的外观很壮美,犹如中国美学中的庐山瀑布,黄河落日:一部用石头雕刻的圣经故事,其实,教堂本身就是一部建筑圣经。圣家大教堂的外观极为宏伟复杂,拥有三个立面,分别代表着耶稣的诞生、受难与荣耀。
教会开始在佘山购地造房,并在山顶建一六角亭供奉圣母像,此像为中国修士三访巴黎“德胜之佑圣母像”而绘。1894年建成山顶大殿。佘山周围的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友,但数里外的张朴桥,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会口。
发展中心自成立至今已度过了13个春秋,谈到最令她开心的事情,钱教授说:不管我走到哪里,如美国、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各地,都有人告诉我,我们用了你们礼仪中心网站上的资料,谢谢你们,这些资料都很好。
南白的教友组织建设是逐步发展成立的,福传组、服务组和祈祷组等等,其中福传组于2006年成立。当时十几位教友一起学习后,打心里认识到了福传的重要性,于是自发成立福传组,当时的本堂郭全福神父全力支持。
鹿神父幽默风趣,基于深圳教会的特殊性,他坚持一个理念:教会是大家的,神父是舵手,掌握好方向最重要,教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
二、奉献爱心付诸行动虾峙对岸堂口是全岛教会发展的发源地,那里的教友虽不是很多,但他们传福音的精神却使人惊叹。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有位教友由于工作的原因,从来没到教堂露过面。
灵修是修道人之所以修道的基础,也是教会牧灵的导向,更是圣召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作为一个基督徒———尤其身为修道人,就必须重视灵修,没有灵修就不能修道。所谓的灵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亲近天主,修德成圣。
;二是有的组织老化,10多年从未换届选举,堂区面貌年复一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三是有些堂口的会长由神父随意指派,不能代替教友的意志,这个不行换那个,年年换会长,最终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耽误了教会的发展
尽管我们也很辛苦,但与刘神父经年累月地为教会发展及牧灵工作的努力与付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他的确是令人称道的好牧人。这里条件异常艰苦,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冰天雪地,特别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