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第119首在文字结构上是一篇很长的诗歌,共有176句,内容庄严浩瀚,所表达的无非是一个深刻的信仰事实:听从天主,按照祂的话行事的人便拥有一切,拥有生命、希望和慰藉。
教宗接着表示,那跑得最快的是若望,那当然是因为他最年轻,但也是因为在亲眼看到了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后,他并没有失去希望;再就是因为他在玛利亚,耶稣的母亲身旁,也被她的信德所感染。
这部福音讲述“天主圣言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得救降生成人,即在纳匝肋人耶稣身上所呈现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它还意味着讲述那些生活在现时代人的故事,包括不同教会和团体的基督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
教宗指出,圣咏第22篇是一则悲伤感人的祈祷,将我们带到耶稣的十字架前,让祂的苦难在我们眼前重现,分享祂复活的丰厚喜悦。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麽舍弃了我?你又为什麽远离我的恳求,和我的哀号。
教宗指出,耶稣教导我们的第一件事,正是行善不要喧哗,也不要炫耀。耶稣像以往那样,这一次仍谨慎地行事。祂不愿意惊动别人,也不寻求名望或成就,只希望为人行善。
小修女们一旦问起姆姆当时的情形,她总是摇着头显示出一种不堪回首的痛苦说:“天主知道一切。”在那时,姆姆的身心遭受的痛苦,是一般女人所不能承受的,但她没有因此而违背对天主的承诺,真正做到了忠贞不渝。
财帛自高自大称自己为宝中之宝,他说:“人人皆知,人生之急需乃是我,无论是生在繁华的城市,还是长在偏僻的小山村,或者走南闯北的不同地位的人,都特别喜欢我,因为我能给他们带来许多的好处,以满足他们的欲望。
神父还警醒说:“上述情况,若不及早悔改,将会激起天主的义怒,将要导致多少灵魂陷于永苦……”当神父引用陶渊明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昔非”的诗句时,心情悲痛至极,喉咙哽住,辛酸的眼泪结束了自己的讲话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天主教最初传入西藏是在17、18世纪,耶稣会和卡普清修会(嘉布遣小兄弟会)的传教士经印度陆续进入我国西藏的阿里、日喀则和拉萨等地进行传教,这是天主教进入西藏的最初尝试。
如果要求每个传道员懂心理学未免过高,但据当前社会具体情况而言,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是很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要求。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宗教是绝望者的避难所,艺术落魄者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