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周,即可爱的圣婴为我们诞生的前几日,弥撒当中的读经常常提及有关玛利亚的讯息:天使加俾厄尔向玛利亚传报喜讯;依撒依亚先知许诺给阿哈次一个征兆——有一位贞女将要怀孕生子
当我看完报道后,心里“咯噔”一下,孩子太惨了,太可怜了,同室的同事也都不禁唏嘘叹息,连续几天的报道我都搜寻着,阅读着,看到全社会涌起的捐款,我的心不再平静,作为社区服务的医务工作者,我深知病魔的残酷和病情发展的无奈
这就意味着耶稣会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适当的语言和形式传教。这两大支柱是福音的本土化和文化的福音化。这也是耶稣会士各具特色的原因所在,这样其实很好。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模式。
在圣经分享小组会上,王若瑟教友分享了与天主相遇的感人故事。王若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经过打拼步入了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公司,那时他还不认识天主。
他在弥撒讲道中指出,五旬节是人团结共融和彼此了解的节日,与巴贝耳塔形成对立。在有巴贝耳塔的地方,人妄想不需要天主,人越来越没有爱的能力,越来越没有人的样子。
用的材料是普通的黑胆石,从一串废旧的念珠上拆下来的。十字架是澳门的教友送给我的,十分精致漂亮。那一串念珠陪伴我很长的时间,白天带在身上,夜晚放在枕边,念经的时候持在手中。
那是一个暮秋的主日,圣堂里的弥撒已进行到领圣体的阶段,教友们和往常一样,纷纷起身在跪凳的行间排队,向祭台前送圣体的神父缓缓移动。
所有这一切,一方面给我们启示耶稣是天主子,另一方面是论及我们的洗礼,它让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因为洗礼让我们做天主的子女。
2009年9月应全国修院之邀,担任全国修院宗教艺术部美术教师,从此,一边教学一边从事中国特色的绘画创作。 2010年12月,修女在西安南堂举办了个人画展。
连载三会晤罗哲修士来到泰泽的第二天,晚祷完毕后,鲁卡司修士带我们去见罗哲修士,他每天晚祷后都与修士们留在堂内与需要倾诉的人交谈。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肤色略带苍白,年逾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