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最后说:“因为圣神和我们决定,不再加给你们什么重担…”。教宗说这段读经为今天聚集在这里举行教会的会议很恰当,因为它提醒与会者要以团体的意识来分辨教会在它的旅途上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67位神父,27位修女,三千多教友参礼这样的场面,为我教区实属空前,尤其是在‘庄稼多工人少’的今天很是鼓舞人心。
隆巴尔迪神父吐露说:「电台是我的修会长上派我到梵蒂冈服务的使命。我总是将电台放在首位,视之为根本。我自认一向忠於最先托付於我的人们。
各位亲戚、朋友,父亲生前好友: 今天,我们在昆山张浦,这个美丽的水乡,为我父亲最后告别这个世界送行。我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的家人,想对大家、也对我父亲讲几句。 父亲吴培良,小名阿咪,圣名若瑟。
他说:1992年的时候,我在广东打工,有个主日天,我怀着迫切的心情到当地一个教堂参与弥撒,结果很多教友严厉而冷漠地问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你是哪个教区的’‘你圣名是什么
我家祖辈都信仰天主,但受环境影响,我直至1982年才领洗入教。但是,我的长辈从小就教会我诵念早晚经文,现在还记忆犹新。圣保禄和奥斯定皈依的经验或过程也许不同,然而他们的模式却相去不远。
首先是蒙天主召叫,教宗解释说:蒙天主召叫就是蒙召留在耶稣身旁,与祂密切结合好能同圣保禄一起说: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
尤其是在大公对话和宗教间协谈方面…………答:根据我个人在大公对话方面的微小经验,我必须强调这位教宗所受到的欢迎。
我原本在基督教堂听道多年,偶有幸结识了本地天主教堂的两位修士,才怀着探究的兴趣来到天主教堂,一来就被这里庄严、肃穆、崇高的气氛所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
由此,让我想到杰瑞神父讲到的另一则故事。在古代的犹太有两位作农夫兄弟,共同耕种一块土地,粮食丰收后各自分取一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