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可以看到教宗方济各的耶稣会特征,对这一点我尽力在书的第二部分进行了发挥。耶稣会的灵修就是重实际的乐观主义,这个观点所依据的是圣依纳爵说过的话:在一切事上和一切境遇中寻找天主。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0月12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吁请信众要警惕魔鬼的伎俩,尤其是那些彬彬有礼的魔鬼。牠们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却丝毫不被察觉。
1980年3月24日,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总主教区总主教罗梅洛蒙席在天主的祭台上遇刺身亡。
教宗当天下午4点半进入圣安德肋堂,受到本堂神父的热情欢迎。教宗向显灵圣母圣像献上鲜花,并与堂区的修会团体一同在圣像前静默祈祷约10分钟。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9日在清晨弥撒讲道中以耶稣教导门徒们的健康现实主义为主题,告诫信友们除非如此,别无其它选择绝不是公教思想,而是异端邪説。教会人员若言行不一,就会伤害天主子民。
宗座圣赦院颁布“大圣若瑟年”法令,规定在“大圣若瑟年”全年内可获得全大赦的不同方式。指出获得大赦的条件是办告解领受修和圣事,领圣体并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祷。
这个喜讯就是所有善良的人所期盼的和平的愿望,也是我们都欲得到的--一颗维护和平的心。
这位在杨绛先生笔下生动有趣的劳神父,更著名的身份是气象史上著名的“台风神父”,一位以观测台风、保境安民为己任的科学家;在百年前那个各种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身居徐家汇的劳神父,帮助上海这座城市一次又一次度过台风的灾害
这种争执不仅涉及到当时的中国,也涉及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当时的东南亚诸国。随着事件的演变,内部的礼仪争执最后可悲性地演变为大清帝国与罗马天主教的政治层面的冲突。由此开始,大清帝国开启了百年禁教的历程。
在这机会上,罗马市区耶稣堂内的耶稣受难小堂的祭台上方重新安置了一幅画像,描绘的是耶稣的遗体从十字架上被卸下的情景。耶稣受难小堂曾有过一幅普尔佐内(Pulzone)画家的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