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情绪一波三折,从很不高兴到发怒,再到恳求,这所谓的恳求分为三个层次,三个时间点,换成约纳的话,大概是这三句:“主啊,我在故乡就知道祢不会惩罚尼尼微”;“我逃往塔尔史士,也是因为知道祢惩罚尼尼微,主。
他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后来就饿了」(玛4:1-2)。
福音:玛窦福音16:13-19耶稣来到了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境内,就问门徒说:“人们说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
(玛十一28)十字架不是生命的疾病和灾殃。因为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四23)十字架不是生活的忧虑。
荡子的比喻(更应称为慈父比喻),善心的撒玛黎雅人和亡羊的比喻,无不说明天主对罪人、弱小者和失落者的慈悲。耶稣也训诲说: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玛5:7);我喜欢仁爱(慈悲mercy)胜过祭献。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5月1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强调,担忧恐惧、缺少喜乐的团体是生病的团体,它们不是基督徒团体。「恐惧」和「喜乐」是教宗当天弥撒讲道的两个关键词。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12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勉励我们信赖天主,就像孩童那样投入爸爸的怀抱。
孩子取名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生命是天主赋予的。同样也应托付于天主手中。10月中旬,婴儿还没满月,女儿就推着婴儿车,我们一同到教堂申请婴儿洗礼一事。
另一位义工是仁爱传教会的修女,她们的会祖德肋撒修女将於9月4日被册封为圣人。教宗说:天主的爱不会在我们的生命和世界的历史中逐渐消退。祂的爱始终年轻、活跃、朝气蓬勃,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吸引人靠近。
事实上,他最担心的就是教会远离人群,染上教权主义的气息,这是「今日教会所能遭受的最糟糕的祸害」:麻木的牧人会保护自己免於世界的具体现实,成了官僚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