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信德”的一个建议是:开设一个为全国暑期青年办班的专栏。可以向他们征稿,以此来推动青年们与信仰的互动,加强他们的信德。
它创办于1933年9月,杂志社和编辑部设在北平辅仁大学中华公教青年会支部,并且由该支部的青年天主教知识分子担任编辑者,据第一期创刊号上的杂志社章程指出该刊的宗旨及内容如下:(1)本刊定名为《磐石杂志》,
庄子死后第七天,突然来了一位楚国的贵族青年,风流雅致,英俊潇洒。自称曾经和庄子有约要拜他为师,现在登门拜访。听说庄子已死,那人忙到灵前祭拜,洒泪说自己无缘听先生的当面教诲,愿意为先生守灵百日。
也许因为我是母佑会修女,我们的修会是致力于青年教育的,所以读圣经方面比较多姿多彩。
冯四奴、池小友、武万银等十几位青年教友马上组织起来赶到赵金良老人家中,接通了电源,安上了电灯,买了取暖煤,生上了火炉,把老人不像样子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带我们寻找教堂遗迹的是彝族青年阿毕阿善,他的爷爷阿毕噶洛曾经是水普家的管家,显然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但我们看到的只是被青草和树木掩埋后的一点残迹,如几块柱头石墩、几截雕花的石板以及一些零星的石制构件等,
在此期间,青年教友曹淑梅协助神父牧养羊群,分担神父的重任,他组织教友活动并担任读经员和讲道员。教堂于2015年9月28日开工,至2016年4月完工,投资40余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是为求得天主的子女;所以应关心你们的性命,对你青年结发的妻子不要背信。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说:我憎恨休妻,休妻使人在自己的衣服上沾满了不义,万军的上主声明说。
他们似乎并没有企图杀害他,然而却在一片混乱中,被一个看守他的青年开枪杀死了。他毫无反抗,就如许许多多的无辜者,在战争中成为暴力的牺牲者。他孤寂的死去,宛如一粒麦子静静地埋在地下,却是无限希望的象征。
回到教会大家庭之后,恰逢堂区杨海龙神父组织青年教友开展生活圣言分享活动。一句圣言闯进了我的心:“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