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然而,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之后,这福音却不被全部门徒所接受。许多人视耶稣会带来个人风险而逃走。
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温柔以待,他更容易相信世界的善意,也更容易接纳自己与他人;而若童年缺乏关爱,人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孤独甚至愤怒之中。正如耶稣所说:“父怎样爱了我,我也怎样爱了你们。”
答:妓女辣哈布与她的家人被拯救了,因为她曾经善待以色列的侦探,隐藏了他们,使他们得以安全返回。(苏6:22-23)8.以色列人攻陷耶里哥后如何处理整座城市?
有人刚开始认真望弥撒,就被家人说成“迷信”;有人坚持不说谎,被同事排挤;有人为了信仰拒绝非法手段,结果失去工作机会。这些痛苦,是我们信仰的“十字架”。
六、贴近现实生活的省思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托付的人。家长被托付养育儿女,是否用信仰去教养?教会团体的服务者,是否真为主而不是为自己在工作?每日工作是否只是谋生?还是也包含信德与公义?
心灵的焦点被虚拟世界牵引,而真实的关系却日渐贫瘠。教宗方济各在《爱的喜乐》(AmorisLaetitia)中提醒我们:“家庭生活需要时间的分享,而时间正是爱的具体形式。”
他的言论被许多事实所证明。
德文中的上主(Gott),原意是:被呼叫过来的。日耳曼人经验到上主,是当他们在急难中向神呼喊之时。而希腊人是在默观中、在观看创造物的美、在观看内心的亮光时看见神的。
虽然偶尔被岁月的风沙吹得凌厉时,它有时会被压抑被遗忘,但主怜我,每当我受到撼动时,写作的冲动总会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地裹挟而来,直到击败了我的怠惰之情。
慈母的心被悲痛所撕裂,她是痛苦之母。但圣母时时不忘慈母的责任。时时为我们众人祈求使我们获得天主圣爱的恩宠,她又是救世之母。把我们的一切都交托在圣母手中吧,天上的妈妈时时刻刻在深爱着她世上的儿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