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66年平安夜受洗,当时我16岁,是家里第一个基督徒。认识主耶稣后,我有一种向他人敞开心扉的冲动。因此,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和我的基督徒朋友一起进行了各种服务。越来越大的视野在我面前展开。
■基督徒的喜乐不是我们赚的比人多,而是我们要的比人少;不是我们磨难比人少,而是我们感恩比人多;不是我们财富比人多,而是我们给予的比人多。信了基督,依旧会有苦难,别人遭遇的我们也会遭遇。
在泰国举行的基督徒会晤(梵蒂冈新闻网)基督信仰于公元16和17世纪之间传入当时的暹罗王国(RegnodelSiam)。两位葡萄牙籍的道明会士最先来到泰国,二人都于1569年殉道。
雅各伯是第一位殉道的宗徒,宗徒大事录记载了他的殉道:在那个时期,黑落德王已下手磨难教会中的一些人,用剑杀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宗12:1-2)。
教宗解释,为能如此做到,我们必须“凭着我们基督徒的关怀,凭着我们基督徒的友爱”。“这不是把一枚硬币扔到需要帮助者的手上。对于施舍的人,我会问两件事:‘你是触摸他人的手还是扔下硬币?
此外,塔格莱枢机也提到,「圣父教宗鼓励宗座传教善会和教会把传教意识带到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并加以实践,让基督徒在生活里简单而不复杂地身体力行传教使命」。
如果说天主子在受造界的荒野中度过四旬期,是为了恢复它在原罪之前的样貌,成为与天主共融的乐园,基督徒则蒙召通过斋戒、祈祷和施舍的特殊的方式在他们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更加强烈和具体地活出复活的奥秘。
(玛5:13-16),呼和浩特教区神长教友以实际行动践行主耶稣的教导,在疫情面前,谱写了一曲基督徒的大爱之歌。
在庆节前一天,圣座传播部编辑主任托尔涅利(AndreaTornielli)采访了都主教厄玛奴耳,他向我们畅谈了两个教会之间的友谊,希望共同推动大公合一,期盼普世基督徒在未来能在同一个主日庆祝复活节,为人类的救主基督作出生活的见证
韦尔比总主教接受本新闻网和《罗马观察报》的共同的采访,就有关新冠疫情紧急情况给基督徒带来的挑战、《众位弟兄》通谕对普世大公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对南苏丹和平希望的憧憬等话题谈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