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若瑟,是祖父祖母所生1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位,于1938年2月11日生于江南阳澄湖边一条公教信友的连家渔船上。父亲的一生,历建政之变,罹短缺之苦。作为江南渔民的后代,父亲从小跟随祖父从事渔业生产。
若认为死亡便是一切的终结,那么死亡会令人感到害怕,惊恐,成了一种威胁,打破每个梦想和希望,破坏各种联系,中断每个旅程。
(格若12:7-8)主耶稣基督面对十字酷刑,在山园祈祷时,也发出惨痛的呼求:“父若可能免这苦杯!但不要照我的意愿,而照你所愿意的。”
然而,若我们断定“娜些是能进食的好果子”,那我们必需明确地区分“好树”与“坏树”。当我们谈到“善人”与“恶人”之间的区分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棘手了:“心善者生善,心恶者生恶。”
(若14:26–27)世界的平安,肯定是不稳定的:我们现时正面临一场战争,而这战争有可能威胁全球的。每当一场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会大喊:“勿再发生!”
传福音就是撒播爱的种子、信仰的种子,要向更广大的人群撒播这种子,向人们传递一个爱的讯息:让人知道基督福音的中心是爱,因为“天主是爱”(若望一书四章),并教导人去和这爱的活水源头接通。
若家庭或社会不懂得接纳子女,那麽,这个家庭或社会就是吝啬和消沉的产物。教宗指出:一个民族的希望与两代人的和谐有一种密切关系。子女的喜悦使父母的心颤动,重新开启未来。
他对天亚社说:因为农村教友到城市后,没有找到维持宗教生活的地方,虽然天主教并没有退会制度,但也难以继续信仰生活。故此统计上人数是减少了。
若不说父啊,我们就不会感到我们是子女。我们的祈祷是外邦人的祈祷,是言语上的祈祷。当然,可以向圣母玛利亚、天使和圣人祈祷。教宗警告说,我们的天父是祈祷的基石。
一个意识到自己在子民和天主面前为下属的当权者必定也会祈祷。教宗的省思以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和《福音》为题材。在第一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劝勉弟茂德也要为君王和一切有权位的人祈祷(弟前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