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平安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和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日益走向老龄化社会过程中,他的事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教宗表示,「在我们的病患和残疾人、老人和遭遗弃者、难民和外来劳工面前,冷漠往往使我们沉默以对」,但是我们的基督君王鲜活地临在他们所有人身上(参阅:玛廿五31-46)。
这位老神父富有传教精神,热爱教会,当他提到一名自视过高、才华洋溢的年轻司铎时,说:「我为他祈祷,求上主给他一个香蕉皮,让他滑一跤,这对他会有益处。」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各种机能也在逐渐退化,视觉听觉大脑腿脚都不再像以前那样灵敏,构思一篇作品也难以得心应手,非常熟悉的人名地名和与此相关的典故,好长时间也反应不过来,深感“老冉冉其将至兮”的困惑,“赖床
尼科利修女称中心里的老人为“我们的爷爷奶奶”,并且说:“贫困害得社会失去人性。青年、病患、老人对家庭没有贡献,所以被丢在一旁、弃之不理。在我们的中心里,他们得到家人般的接纳。”
虽然我是一名从小就领洗的“老教友”,但信仰知识知之甚少,在宗教政策落实后,进过几次教堂,没有望过一台完整的弥撒,更不知道弥撒常用经文……而只是在弥撒中机械地跟着其他教友起立,跪下……这次,跟着大姐来到教堂
深圳市圣安多尼天主堂与南头天主堂的老人会,共同组织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朝圣团。
因为我从小就接受了天主教的信仰,所以总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感觉,有时还会以一名“老教友”自居。上大学后我急切地想传福音,为了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接受信仰。
而1910年出生的文老却视这些如粪土,他给自己的总结是: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北丽今天上午来电话,已入医院,电话里她亲口告诉我,她即将辞世。
有两三个老人在马棚前跪着,手持念珠,宁静而安详地祈祷着。我在最后一排的跪凳边上坐下,看着在光明笼罩中祈祷的老人。说实话,今晚的守夜,只是为了完成母亲交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