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圣安德肋堂比邻的花园向在场的司铎、教育者和青少年发表了一篇讲话,赞许米拉尼神父维护和促进穷人的尊严,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教宗表示:要把説话的权利归还给穷人,因为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尊严。
面对这样的情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司铎都不会视而不见。我决定,妇女儿童由我们安顿,男子自寻住处。
记得,我和我的丈夫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他那里办过一次修和圣事,那次圣事在神父的问询与帮助中非常细致,非常圆满。这个圣事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讲解精准到位,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豁然开朗。
不可否认地,我们也需要从圣召的家庭背景中寻找原因,很多人从小热心守规,虔诚事主,便成了父母和教友们鼓励修道做神父的首选对象。
不久前,我有机会和朋友们到罗马著名的圣多弥蒂拉墓窟(CatacombsofSt.Domitilla)朝圣。
这些看法犹如晨钟暮鼓涤荡着我的心扉,它让我对于教会的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也对自己的圣召和灵性生命成长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自我解剖与辨析。为什么我们的圣召会逐渐减少呢?
当天下午,教宗在索非亚亚历山大一世广场为信友们主持了弥撒圣祭。他在讲道中以本主日福音记述复活的耶稣与门徒们在加利肋亚湖边的相遇为省思主题(若廿一1-19)。
教宗方济各为此致函圣座家庭委员会主席帕里亚(VincenzoPaglia)总主教,表示家庭的基本真理是不容置疑的。教宗在信函中重申:我们不可用意识形态的观点来标榜家庭,不可称之为保守家庭或进步家庭。
“接触一个穷人,救济一个穷人,是教会中的‘圣事生活’。你们是天主慈悲与怜悯的工匠:藉着陪伴无家可归的人,你们使爱的福音有具体的面容。
屈指算来,踏上圣召路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高中毕业那一年,在本堂神父“有圣召”的肯定与赏识中进入教区修会,一年半的光阴在懵懂与新奇中一晃而过,从外在看来,我也越来越像一个规矩的小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