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启示我们,天主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等待人们去膜拜的神。天主时时关心人类,他亲自进入了人类的历史,分享和参与了我们的一切。但他不会直接管理世界。
(依49:12)息宁传说即是秦国,有的圣经版本直接译为“这些从秦国来。”在这些经文里,荡漾着天主的圣神,因为这里不仅提到秦国,还准确地预言到秦发展的趋势。
很多时候,圣经学家都会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一部分人说,初期教会对圣体圣事的庆祝关系到耶稣和门徒们的日常餐饮。另一部分人则说,圣体圣事是耶稣与罪人们共餐的延续。这种假设导致很多人想入非非。
人虽然在科学艺术等方面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相信,人凭借自己的理智,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准确的知识,并有足够的方法预测未来,揭开未为人知的奥秘...但是现世短暂的生命,人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在儒家传统主导下,一方面中国人对于死后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确实可靠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祭礼在中国非常普遍。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相遇文化,教会并不试图将自己限制在“关系”这个话题上指导某人,而是致力于帮助人们成长,包括知识领域,最重要的是道德和社会领域。
浙江温州教区刘德宠修士:从教宗方济各的身上,我发现了耶稣的精神面貌,看到了福音的淳朴,教宗的行为是一种回归,回归圣经,回归福音的精神。
为了更进一步让自己更新,我愿意提出三段圣经章节,做为反省的题材。 1.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教会 冷漠就是只关心自己这致命态度,但天主的爱能贯穿这冷漠。
后来教区的吴巧生修女来这里传教,每周一、三、五带领着教友们学习圣经,郑秀华一次也没有落过。通过这样的学习,她对天主的认识日渐加深,福传心火也越燃越旺。
通过祈祷、读圣经和默想,特别是领圣体后和耶稣的秘密交谈,就能体会到天主在自己身上的旨意。她又无限感慨地说:配合天主的召叫,这是人生旅程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