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朋友拉匝禄因病过身。耶稣来到,看到拉匝禄的朋友为他哭泣,自己亦难过得哭起来。即使是天主的儿子,面对人间的生离死别,亦难免百感交集,悲从中来。 面对今次惨剧,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城,1582年应召前往中国传教,信中写道:“在海上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奉天主的旨意,我在旅途中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后来,感谢天主的恩宠,登陆后,我感觉很好。
他以极大的敬意亲吻基督婴孩的塑像,他如孩童般述说温柔的话,这是多玛斯•切拉诺(ThomasCelano)这样告诉我们的。为初期教会来说,「庆节中的庆节」是复活节。
在圣经上记载耶稣哀恸了两次,一次是为拉匝禄的死,一次是面对着耶路撒冷。耶稣哀恸过两次,从这两次你会觉得耶稣真是很爱拉匝禄,很爱他的子民,哀恸的人会特别得到天主的安慰。
拉1:14-2:2,8-10,咏131:1-3,得前2:7-9,13,玛23:1-12宗教领袖本该是人群的信仰模范,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却成了民众接受福音和在真理中生活的绊脚石。
(格前3:10-1) 以上是有关他的一些情况而已,并不真正认识他。
中午一进家门,忙洗手和面,或帮婆婆拉风箱,饭后主动收拾整理锅碗。公婆人前人后夸我知书达理。其实,我也只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恪守教规,孝敬父母的晚辈位置上。家中曾有一件事让我做出了极其艰难的选择。
1551年11月,因教区需要,沙勿略自日本乘船返回印度,途经上川岛(在香港西南约100英里),他在那里发现了一艘葡萄牙帆船“圣十字架”号,是他的一位好友贝雷拉的船只。他就搭乘此船前往马六甲。
当医师听到了这位女士的倾诉,知道她与婆婆之间问题的症结是彼此没有爱心,你不爱我,我也不会爱你,如此才产生了对立及排斥的局面,因而感情愈拉愈远,以致彼此互不相容。
利玛窦,意大利人,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安可纳州马切拉塔城一个贵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