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地人来说,「工作仍然是主要问题」,就像对「许多外国和移民工人」一样,因此因此,离开「成为一种诱惑,一切似乎都告诉我们,谈论希望是简单虚言。
既然是各自的意向,那当然是为自己了。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样不好,我无非想说,对很多人来讲,宗教就是为了他自己,但是我们天主教徒必须超越这种心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宗在要理讲授中提醒我们不要陷入对分裂听之任之的诱惑。他说:即使在今天,相互间的关系也不能始终保持互敬和友好。我问自己:我们如何面对这一切?我们也听之任之,对这分裂无动于衷吗?
关于神恩的清新,教宗说时间一久,人容易满足于现状,把圣神关入笼中的诱惑会逐渐增长。
…就像那些特别幼稚而不懂事的孩子,见到父母,只知道要钱、要食品、要糖果、要玩具、要新衣裳一样,丝毫也不考虑父母的辛苦劳累、心血汗水、养家度日的艰困,丝毫也不知道替父母分忧解愁,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
某日某时,天主使我们脱离了犯罪的机会,某日某时,天主相帮我们得胜了各种诱惑免于犯罪。回顾以往,我们所受的公恩私恩,我们不全知道,也不能计算,可是天主全记着。如何去赔补对天主的亏欠呢?应效法买卖人那样。
它不仅指异教的虚假崇拜,也对信仰常是一个恒常的诱惑(《天主教教理》2113条)。教宗解释道,崇拜偶像首先与那倾向于成为一种迷恋和执念的憧憬有关。偶像实际上是将自己投射到物件或计划中。
看:这个关爱站在她眼前的这个单独的人的能力使这个人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德肋撒修女的一个特性。问:这几天出版了德肋撒修女的一本书信集,她在这些信件中谈到了她“心灵的夜晚”…答:此处需要作一些澄清。
我想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创造幸福,就像这么多年来他们为我所做的一样,却发现结果是那么苍白无力。我努力让自己恢复快乐,但在压力和诱惑之下,我放纵了自己。
到了,见母亲虽然虚弱,不过看起来气色还不错,我便像往常一样鼓励母亲走路锻炼一下,从卧室自己走到客厅。坐下后,发现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决定马上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