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天主终于拣选了他们全家四口(儿子、女儿、儿媳、孙子)成为了主的孩子,儿媳在离世之前获得了救恩,成为天国的一员。 十几年来,每当她拖着一身的疲倦回家时,自然会迎来她老伴心疼的责备声,然她总是一笑。
当我们在遇到痛苦时,没有想到其实天主对我们都有他的计划的,因为没有痛苦就没有救恩,没有流血就没有赦免,没有流泪就没有心灵的皈依。
因为我们总不能明白天主计划的深远,他往往会在我们蒙受奇恩异典之前,先给我们一些苦难,正像圣女大德肋撒由亲身体验所总结的名言哪里有痛苦和十字架,那里便有天主的恩赐与照顾。
耶稣带来的平安是祂向门徒们告别时曾许下的救恩,祂说:‘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针对这个问题,教宗说:今天,基督信徒往往不认识自己天主教信仰的核心,信经是什么,以致给宗教上某些不同理论的结合及相对主义留下空间,对所相信的基督信仰的真理和救恩的独特性也不清楚。
教宗说:这个奥迹告诉我们,天主藉着纳匝肋人耶稣成为血肉,带来救恩,现在需要人在自己具体的现实和各种境遇中作出回应。
拉瓦西枢机也谈到子女是创造和连贯的救恩历史的记号﹐以及圣咏中不断谈到年长者﹐称他们是上主能力臂膀的见证和声音。枢机最后引述一首西藏古老的赞曲﹐说:「老年人的身体是一个信仰之歌的珍贵宝库。」
今日的中国教会更应该从教宗的智慧中学会如何来面对和处理存在于我们内的矛盾、分歧和纠纷,而我也衷心希望这些天来所遇到的教会内弟兄姐妹和亲友恩人们,能够明白这样的智慧,早日摆脱亲者痛、仇者快且于事无补的不成熟心态与做法
救恩是向前行,敞开心灵,以便那使人得救的圣神安慰可以来到。但得救不能有丝毫讨价还价,不可以既有些圣神的安慰,也有点俗世精神的安慰。非此即彼。
可它也是走向恩许之地,从远处观望的生活。它是一种行走的生活,却常与牵着你们手的耶稣基督同行。我们知道稳定的家乡不是建立在事物、个人计划或雄心之上,而是以双目凝视基督的真牧人为牢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