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是这里面有不少并非是基督徒,这说明一些学者或社会各界对此争论也越来越理性,反思也颇为深刻。过往抵制者中认为圣诞节是洋节,庆祝洋节是对中华文化的侵蚀,是主体性文化丧失后的集体无意识。
你们彼此若已疏远,以致有失《圣经》标准的基督徒体统,就当悔改;因为你们在宽容时期所造成的品格,也就是你们在基督复活时所必具有的品格。你们若想在天国作圣徒,就必须先在地上作圣徒。
(撒上15:22)为我们每个基督徒来说,应该想一想,天主圣子为救我们是如何听命!我们也这样听命吗?恐怕不但没有,而且常犯天主的诫命,不守教会的规矩,该多么惭愧呢?
今年的为基督徒合一祈祷周邀请我们反思取自《米该亚先知书》的主题那上主要求于我们的。准备今年祈祷周主题的是一个印度青年学生小组,他们特别提到印度种姓制度的弃儿贱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宗主教引述了教宗方济各于11月底在罗马接见东方礼主教时的训勉,称在中东地区缺少基督徒的灵修精神下,教会更须保持基督信徒在圣地活泼的临在。
一、藉着圣经认清自己的内心在这忙碌的生活里,我们如同置身汹涌的人潮,匆忙前行,却时常忘了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圣经》提醒我们:“天主拒绝骄傲人,却赏赐恩宠于谦逊人
所有基督徒显明的合一来自天主,这工程是需要谦卑承认我们的软弱和迎接这份礼物的到来。引述真福若望保禄二世一句常说的话——每一份礼物都会成为一个承诺。
每次去殡仪馆追思祈祷,看着面前安息主怀的基督徒,心中对于死亡的意义都会有更深的体会。看到周围熙熙攘攘来参加葬礼的人,笔者在讲道中一再的提示他们有一天也会这样躺着,没人能够幸免。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20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暑期前最後一次有信友参加的清晨弥撒。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勉励信友们在判断人之前,应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教宗强调,天主与
基督徒热心事主,任劳任怨,有时虽不明白天主的心意,但愿意去做,这是顺服,是信仰的幼儿阶段。成熟的信仰是努力明白天主的心意,特别是知道天主具体要我做什么,然后自觉自愿地去做,这是翕合天主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