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福传工作者其实就是在经商,只不过经营的不是物质商品,而是天国的喜讯。要让别人接受你的道理,除了有为天主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有的追求起现代化的享乐;有的成了世俗恶风败俗的俘虏;有的竟为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早将自己的身份--基督徒,忘得净光,更忘记了我们教会前辈们为争取今天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他警告说:“叙利亚的战争吞噬了生命与和平,并有丧失希望的危险。”泽纳里枢机首先讲道,冲突伊始至今,从教宗本笃十六世到教宗方济各,为制止暴力并开启和平进程多年来做了大量努力。
他现在还不是天主教教友,但言谈之中,他对天主教教义的认知和理解着实令我惊讶!正是这位谦虚和善的学者,向我讲述了他看过的一部关于印度德肋撒修女的生平记录片。
我们教堂外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清晨参与完弥撒从教堂出来,总会听到一阵阵琅琅的读经声。循声望去,一位基督新教的中年朋友在青翠的柏树前,双手捧着圣经,高声诵读。每天都读一小时左右,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有一天,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一片从树上飘落的树叶,落在了我的身上,那是一片非常绿的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我的心一喜:那不是生命的象征吗?
传达室大爷坐在矮凳上,一脸的严肃,两个年轻人偎依着,像两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是,我们是。一个二十四五岁模样的男孩子吞吞吐吐地答复着,一脸的胆怯。你的圣名叫什么?大爷继续追问。什么?什么名?
教宗在那个机会上强调:对热情奔放的男女和不图钱财的牧人而言,陪伴人的生命,从其受孕和整个生命阶段,直到自然死亡为止的责任,是一项分辨工作与爱的智慧。
鸣蝉舍弃了外壳,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舍弃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难之中保全生命,自然界弱小的动物以其超凡的智慧昭示我们:只有舍,才能得。舍,古人写作“猞”,即用手拿东西给人,得即得到。
(若14:6)主耶稣明确地告诉我们,他就是生命,可是相比我们肥胖的身躯,我们灵魂的生命却奄奄一息、骨瘦如柴,其原因就是没有把耶稣的话当话,不去想耶稣是怎么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