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基督内生活,就是翕合主旨、不断祈祷和践行圣言达味圣王曾这样颂赞说:我常将上主置于我的眼前,我决不动摇,因他在我右边(咏16:8)。
如邹元标、叶向高、张问达、冯琦、熊明遇等人,他们与传教士有频繁的交往,并不以儒、耶为矛盾之说。其二,皈依了天主教的儒生。在这部分儒生中,有的提出了用天主教义来改造儒家的主张。
(参考《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20日第8版)
编后语:三位身残志坚的教友故事已经陆续在本报登载完了,如果仔细阅读了本文以及7月31日的3、4版《一位折翼天使的顽强人生》和9月4日第3版《王亮亮的顽强人生》,你的心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三位普普通通的教友
这就是他的第一道通谕的主题,这一主题贯穿所有其他的通谕。当卡洛·沃依提瓦坐上伯多禄的宝座,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义之间的差异有着深切的了解,这全是基于它们对人有着不同的观点。
是的,感恩圣事的意义是如此丰富,但一切的丰富都来自「我们相信天主的爱」,就如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第一道通谕中所说的:「以这句话,基督徒可以表达他生命中的基本抉择。
在《礼仪宪章》第38、39、63b号当中,都很清楚地表达了这项本地化的基本要素。
2.是日黄昏,举行另一台弥撒,约在第10世纪时,这弥撒用以纪念主的晚餐。于是,逾越节三日庆典便以纪念主的晚餐作为隆重开始。3.濯足礼,在5世纪的耶路撒冷教会已经举行;后来也被东西方其他教会采用。
第一是他对我的祝贺,那是非常诚恳的祝贺。他特别指出首次一个华人能在教廷里在这样高的职位上去服务,那是难能可贵的事。单枢机说对我:「这是天主的召选。」这话算是给我一点压力吧,「要对得起天主啊!」
我会多花一点时间在第一和第四点上。一、为教会定位1.「非以役人,乃役于人」(若十八37;三17;玛廿28;谷十45)。教会身处世界,也关心世事,但她与世界的关系却是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