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神奇经历,那似乎是在一个神父的卧室,里面陈设简单,一位年轻的神父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敲击着键盘,走近一看,原来他在编辑堂区的教友档案。嘿,真不简单!都夜里十一点多了,他还忙活这个,我啧啧称奇。
但既然我们身在圣三的氛围中,那又有什么关系?乐得物我相忘,消融在圣三的奥迹中,才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享受呢!爱克哈氏还说过一句:“我用心看天主的内在之眼,天主也用它来看我。”
那“我们是否得救”的答案原来就在于我们自己。那我们是否愿意对他说“是”呢?如果现在就需要回答的话,我真是愿意。相信你们也是一样。
结果有一个月31号突然有一个特赦,赦免所有监牢里的死刑犯,那2号关进监牢的人会说不公平吗(因为他比30号关进去的人多关了将近一个月)?不会。
就是当我听到大学生刘洁分享她初到祈祷所时的感恩和激动时,听到刘艳彬夫妇说祈祷所如何挽救了他(她)们的信仰生活时,当我看到全名姝在这里被治愈后那如花的笑脸时,看到耿长华教友说她如何珍惜这个祈祷所时眼里那激动的泪花时
能让自己有限的此生变得长久,能让自己跨越那道永恒之门,有一天一个崭新的生命会重新属于自己,不是很有意思吗?
座谈会结束,另一位堂里管事的教友严厉地冲着我说:那老汉,你留下你负责,病人如果死了咋办?!听到这话,我也犹豫了。是啊,死了该怎么办?
亚当在天主问及他是不是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子时,亚当本能地回答:是你给我作伴的那个女人给了我那树上的果子,我才吃了(创3:12)。亚当的推诿与西满对十字架的抗拒如出一辙。
那两个问耶稣“老师,您住在哪里?”的年轻人很可能想去跟他同居共处,为分享他的生活,并向他学习。可是,耶稣通常是自己选择和招收他想要的门徒。他会在湖边、或在税务所前走过,召唤一位渔夫或职员跟随他。
先煮这屉,后煮那屉,一定要分两次煮。”这时,放学的女儿也赶来姥姥家吃午饭。我依照母亲的吩咐,第一锅自然父母先吃,第二锅我和女儿吃。热腾腾的饺子真香!父母说得一点也没错——我最爱吃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