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希望你能做一个健康的人。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用尽各种方法,希望去传福音,希望帮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接受主耶稣的救恩,但是往往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今天主耶稣的这个话,给予我们少许的安慰。
这个说法源于现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他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的确,我写了一些非专业文章。关注的是世俗的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常常是杂文家、社会学家所关心的问题。
要抱着十字架上的希望去克服失望。不断地与“失望”作战。这场“战争”便是我们内心的沙漠。假如我们勇敢地与失望作战,基督将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能面临失望而设法克服它,我们将失去他———基督。
但是,当基督情愿为爱而献出生命,坚信他与圣父之间存在一种颠扑不破的共融时,他便夺取了死亡的“毒刺”(格前15:55),即对虚无的恐惧:“他以自己的死亡释放了所有因对死亡的恐惧而终生为奴的人们”(希2:14
绝不要低估心存善念和希望去分享微薄资源的力量。毕竟,在这风高浪急的大海中,我们都同坐一条船,除了生命与爱的上主之外,我们还可以互相依靠。
为给人类带来希望去寻找及冒险最后,教宗交给各基督徒团体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透过四旬期皈依的时刻,帮助迷失方向的人类看到“呈现的一种新希望”。
给地方教会团体的书信,如:《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这些书信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1、首先提出了教会的普世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宗提出三种生活态度:保持望德、敞开心怀因天主而惊叹及度喜乐的生活。他首先谈到要保持望德,因为天主与我们同行,任何时候祂都不会离弃我们。
(梵蒂冈电台讯)1月26日圣弟茂德及圣弟铎纪念日,教宗方济各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信德是圣神的恩赐,而向人传递这恩赐的尤其是妇女。